我院最新引美国原装进口GE SignaHde 1.5T新一代磁共振诊断系统。它节能、环保。该系统具有成像速度快、图像清晰等主要特点,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,把整个诊断从大体解剖诊断水平提高到分子影像诊断水平。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:弥散成像(DWI)、弥散张量成像(DTI)、弥散灌注成像以及波谱成像(MRS)等。同时还具有当今磁共振的一项最新技术---全身弥散成像(类PET成像技术),通过观察人体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来达到检查目的,与PET/CT具有相等的临床价值,对早期恶性肿瘤检查、转移灶筛查、淋巴结转移筛查、寻找原发灶、术后放化疗后的疗效观察有较大的科研和临床价值。广范应用于头颅、五官、纵隔与肺、心脏大血管、肝胆系统、胰脾消化道、泌尿生殖系统、脊柱与脊髓、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、特别是Propeller技术(螺旋桨技术)解决了磁共振多年来面临的运动伪影、金属伪影、磁敏感伪影等难题,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。本机器在商丘地区乃至豫东周边地区医院都处领先水平。

核磁共振_副本.jpg

其主要临床应用为:
 
(一)神经系统方面应用:
1、弥散成像(DWI):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性病变、脑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,还可用于评价脑白质的发育及解剖。
2、灌注加权成像(PWI):通过显示组织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情况,评价局部组织的活动及功能状况。对于脑梗后的再灌注和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很敏感,并用于鉴别肿瘤复发和放疗后组织坏死的早期改变,并能间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。尤其适用于对术后或治疗后肿瘤是否复发的判断。
3、磁共振波谱成像(MRS):用于正常或病变脑组织代谢及生理生化改变的定量分析,利用病变代谢产物的不同,可对颅脑肿瘤、出血、感染性疾病、白质病变、代谢性疾病、系统性疾病、新生儿脑病以及AIDS、前列腺增生及腺癌等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。
 
(二)心脏方面的应用:
心肌灌注:利用造影剂首过灌注和延迟增强过程中心肌信号强度变化规律,探测心肌内血液流入和流出状况,从而反映缺血心肌和梗死心肌的病理改变。
 
(三)腹部实质器官方面应用:
除常规序列外,特有的(LAVA)技术,扫描范围大、短时间、高分辨率,压脂均匀。能实现多动脉期扫描,敏感发现早期病变,如小肝癌等,并能显示病灶的解剖细节和血液动力学特征。可用于肝脏、胰腺、肾脏、肾上腺等实质脏器的增强。
 
(四)盆腔应用:
对于前列腺病变、妇科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。
 
(五)四肢关节应用:
骨骼和肌肉系统显影清晰,主要应用于观察其解剖结构及骨髓腔内病变、关节软骨、肌腱、软组织等情况,确定关节腔有无积液,骨髓腔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。
 
(六)血管成像:
无需注射对比剂,对全身血管进行扫描。用于检查颅内、颈部的动脉瘤、动静脉畸形、静脉病变等。
 
(七)胆系MRCP、泌尿系MRU水成像、耳迷路造影:
无需注射对比剂,利用体内自含水分,清晰显示区域内全貌,对局部各种疾病进行诊断,进一步观察周围组织有无侵润或转移。
 
(八)Propeller技术的应用:
解决了磁共振多年来面临的运动伪影、金属伪影、磁敏感伪影等难题,提高病变的检出率。
 
(九)EC-Tricks血管成像——又称MR-DSA,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3D图像。临床应用头颈、体部、四肢等部位血管,能显示动脉,避免静脉污染可清晰显示侧支循环和血液返流,可多次进行多个部位血管增强扫描
 
(十)最新的Fiesta技术,可在无需打药的前提下,轻松实现对血管的显示,并能够通过动态观察血流情况来更清楚的分辨夹层动脉的破口、以及主动脉瘤的扩张情况。   

磁共振检查适应症
 1、中枢神经系统 
   脑内血管病变;颅脑肿瘤;脊髓各种病变;颅内感染;脑部退行性变;颅脑先天发育畸形;颅脑外伤。
 
 2、五官科 
  眼眶内炎症、眶内肿瘤、眶内血管病变;副鼻窦炎症、肿瘤;舌部肿瘤;腮腺病变;耳部各种肿瘤。
  
 3、胸部 
  心脏及大血管畸形及肿、;纵隔肿瘤、肺部先天畸形、肺血管病变及肿瘤;乳腺炎症、增生及肿瘤。 
 
 4、腹部 
  肝囊肿、血管瘤、肝癌;胆道结石、肿瘤;脾、肾、胰腺挫伤、炎症及肿瘤;前列腺增生、肿瘤;卵巢、子宫先天畸形及肿瘤。
  
 5、肌肉骨骼系统
  肩关节、膝关节损伤;股骨头缺血坏死;骨骼炎症及肿瘤。

把整个诊断从大体解剖诊断水平提高到分子影像诊断水平。它最大的亮点是类PET功能,能提供对全身疾病的诊断。